动物免疫接种实用技术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9-10-06 15:21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结合长期乡村动物防疫工作实践摸索,具体总结实用高效的动物免疫接种方法及操作规程,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有效解决了乡村动物疫苗免疫接种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免疫副反应及免疫死亡问题,并有利于提高当前免疫效果。

动物免疫接种的基础方法是在认真参阅所用疫苗使用说明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好疫苗冷链保存、接种途径(注射、饮水、刺种)、注射部位及剂量等技术环节,尽量避免产生免疫副反应及免疫死亡,同时确保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抗体保护力)。笔者结合多年兽医临床实践摸索,具体总结动物免疫接种的实用方法及操作规程供业内借鉴参考。

一、疫苗质量把关

使用前仔细检查疫苗包装,看是否有破损、过期等;所取用的疫苗必须按照标签说明采取冷冻或冷藏储存,保持相宜温度值恒温控制,禁止反复冻融;取用开封后的疫苗,尽量在4h以内用完,高温地区最好在2h以内用完,否则可能导致本次免疫降效或失效;取用开封后的疫苗禁止随意抛弃,应按规定统一回收作无害化处置;疫苗取用运输期间要用放置冰块的冷藏包一直冷链保存,尽量避免日光直接照射,疫苗实行即取即用,常温下在4 h以内必须用完;刚从冰箱取出的灭活疫苗如口蹄疫、禽流感等需在室温下预热1-2 h后再使用,可有效降低副作用;冻干苗要用专用稀释液,按规定稀释并充分摇均匀,以免影响实际效果。

二、疫苗注射操作规范

接种人员(兽医)要坚持以下操作规范:1.严格消毒,注射前针具(注射器全部部件)、消毒镊子要煮沸消毒,注射部位以70%医用酒精局部消毒,防疫员入场足底、衣物消毒、离场重复消毒,严防交叉感染,农户自己对圈舍、关键性场地也要实施防疫消毒。2.找准注射部位,不同疫苗需按规定采取不同部位注射,并重视技巧、方法,否则也会影响免疫效果及增加副作用。比如:中大家畜注射油乳剂疫苗(口蹄疫、蓝耳病)宜作深部肌肉注射,才有利于对药液吸收更完全、避免皮下感染发炎;山羊痘疫苗则需作皮下注射才能达到预期效果。3.准确把握注射剂量,随意减小剂量会造成无免疫应答,增大剂量会导致免疫麻痹、甚至免疫死亡。所以剂量一定要按疫苗标签说明严格执行,好要注意针头一定要套紧,以免造成漏针而达不到剂量要求。

三、适免个体选择

实践中,为尽量减少疫苗免疫副反应及死亡,需要对当前免疫接种动物进行初步的视诊检查,确定其完全健康无疫且无过敏体质症状,才能有效避免之。凡预接种疫苗的动物,首先要剔除“三不打畜禽(生病期动物、母源抗体保护期幼龄动物、临产期动物)”,之后就需要凭兽医经验来加以鉴别分析。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总结认为:进行疫苗接种之前,发现过度营养不良(消瘦)的动物不宜接种注射;离群独处、行动滞缓、精神委顿的动物不宜接种;可视粘膜充血、瘀血及黄染(黄疸)的最好不要接种;皮肤明显色变、体表局部或大部见异常疹块的不宜接种;二便异常(血便、湿热下痢、腹泻、浊尿、血尿等)的动物不宜接种;接种前过度紧张、肌群震颤及肢体僵直的动物不宜接种;呼吸性病变(眼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明显呼吸啰音)的动物不宜接种;近期药物治疗刚刚痊愈、手术后(阉割、子宫复位等)创口未愈合的动物不宜接种;经询问周边地区及本场(栏、舍)近期发生动态疫情流行的情况不宜接种。总而言之,兽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四诊检查”技术尽量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免疫副反应,确保达到预期的免疫效价。

四、免疫副反应处置

免疫注射后需要观察被免动物5-10min,若发现个别过敏反应动物(免疫副反应)应迅速采取救治,比如:疫苗接种后数分钟内出现肌肉震颤、抽搐、口吐白沫、气喘、呼吸及脉搏频数等,及时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采取适当对症控制措施,抗惊厥常用氯丙嗪、抗心衰常用安钠咖、调节代谢紊乱常用补液盐或电解多维及维生素等,这样可最大化降低免疫副反应鸡免疫死亡损失。

五、动物免疫操作规程

笔者结合兽医实践摸索认为,各地区、各规模养殖场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自场的动物免疫操作规程:1.合理制定免疫程序。包括严格疫苗选购保证质量,优选有资质的生产企业的产品,杜绝使用假冒伪劣产品;加强疫苗保管,确保运输、贮存、取用期间一直冷链到底,避免疫苗变质、降效或实效,减少疫苗对畜禽机体的刺激,从而降低免疫副反应发生几率;加强疫苗规范管理,严格疫苗保管、领用等制度、程序与记录;根据疫苗的种类和相应的贮存条件保管,严防高温和阳光照射,禁止疫苗与任何消毒剂接触,时常检查并记录疫苗贮存冷藏、冷冻情况,保证疫苗贮存最佳环境;建立健全疫苗出入库台帐,按照疫苗出入库领用程序管理做好记录,保证在疫苗有效期内领用;疫苗启封后,限于4-5h用完,热带地区务必保证疫苗全程冷链不断链,以免加速疫苗变质失效。2.规范疫苗接种操作。事先对接种人员经专业技术培训,熟练掌握疫苗接种操作要点,包括把握适宜注射时机,尽量选择气温较恒定、不过冷或过热的适宜环境条件下进行操作,一般以上午6:00-13:00、晚16:00-19:00进行接种较好,可减小气候不适引起的免疫副反应;根据接种注射对象个体大小选用适宜注射器及针头,避免针头过粗(造成漏液)、过长(造成注射部位不准)等造成注射剂量不准、产生不良刺激;严格坚持无菌操作规程,免疫接种相关器械要严格消毒灭菌,注射使用后的针头应与未用过的针头分别放置,不能重复、交叉使用;免疫注射要做到“一家畜禽、一消毒棉球、一针头”,注射后严格实施部位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发炎;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准确控制剂量,找准注射部位,避免疫苗过量、注射部位错误或注射方式不当等造成副反应;饮水免疫方式应先确定水源的洁净,避免氯制剂、重金属等杂质影响当前免疫效果等。3.改善免疫期动物饲养管理。经实践验证,针对性提高免疫期动物饲管水平,有利于降低免疫副反应、促进动物机体产生正常免疫应答。动物免疫期饲管要点包括:待免畜禽必须要确诊为健康动物,禁止给带病个体勉强接种;免疫期应选用优质全价饲料,均衡各种营养成份,保证充足的营养,适时适当添加维生素、电解多维、免疫调节剂等,以增强畜禽的综合抗病力;果断淘汰、依法处理重大动物疫病病原监测阳性动物,加强动物疫病防控,避免畜禽带毒与传染;坚持全进全出管理模式,推广规模养殖、标准化养殖,尽量满足动物福利、不断改善养殖条件,提高畜禽自身健康状况。

村级动物防疫员、乡村兽医需要掌握的动物免疫接种实用技术

 

村级动物防疫员、乡村兽医需要掌握的动物免疫接种实用技术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