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来好好认识一下宝宝肺炎的问题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8-06-30 11:50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最近天气冷,不少宝宝也因此感冒,严重的甚至会患上肺炎。这让爸爸妈妈感到很担忧。

  别急,就让我们来好好认识一下肺炎的问题吧。

  肺炎是咳出来的?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广告里说,“孩子感冒,最怕咳嗽,就怕咳出肺炎。”许多爸爸妈妈听见宝宝咳嗽,也特别担心,就怕宝宝因此发生肺炎。

  可是这是真的吗?

  其实,这是弄错了逻辑顺序。因为咳嗽是肺炎的症状之一,但咳嗽却不是肺炎的成因。

  咳嗽本身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气道里有异物,或者有过多分泌物时,我们可以通过咳嗽将其排出。所以咳嗽本身并不是坏事。相反,有些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因为大量的痰液堵在气道里,无法咳出,反而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只不过,如果咳得太厉害,患者肯定不舒服,甚至晚上也休息不好,所以也要进行处理。

  但爸爸妈妈们务必知道,单纯的咳嗽是不会导致肺炎的,而且咳嗽的轻重程度,和疾病的严重程度也不是直接相关的。

  有些宝宝咳嗽很厉害,确实难受,但并没有肺炎;有些宝宝不怎么咳嗽,病情却可能很严重。所以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被单纯的咳嗽所蒙蔽。

  肺炎该如何预防?

  肺炎就是宝宝肺部被感染,从而出现咳嗽,发烧,气促的症状。它一般是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5岁以下的宝宝,肺炎通常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5岁以上的宝宝,肺炎通常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当然有时也会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又合并细菌感染。

  不过,既然是感染引起的,所以肺炎和很多感染引起的疾病一样,也可以通过疫苗来主动免疫。

  在门诊,我们经常遇见一些家长,咨询是否要接种“肺炎疫苗”。毕竟,相对于卡介苗、百白破之类的“计划免疫”,肺炎疫苗并不在其列,主要还是由父母根据自家的情况来决定。

  不过,如果条件允许,其实还是建议爸爸妈妈们在入冬前,就给宝宝主动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的。因为b型流感嗜血杆菌和PCV肺炎球菌,对5岁以下的儿童来说还是很危险的,在美国,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接种以前,每年有20000个5岁以下的儿童发生感染,其中3%-6%的感染者死亡。但在疫苗接种推广后,感染发生率下降了99%。在PCV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推广后,除了肺炎外,肺炎球菌脑膜炎、败血症、中耳炎的发病率也大幅度下降。

  当然,爸爸妈妈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健康状况、所处环境以及家庭经济能力来综合判断。如果孩子从小体弱多病,易得传染病;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和冬季的取暖条件不好,那么还是建议主动接种疫苗,毕竟比起感染肺炎后的住院治疗费用,接种费用还是要低不少,而宝宝少受很多罪。

  如何判断肺炎?

  对于新手爸妈来说,肺炎和普通感冒都会引起咳嗽、发烧等症状,所以他们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区分。结果不是因为普通的感冒发热而大惊失色,反复跑医院; 就是误把肺炎当感冒,错过了及时治疗,甚至酿成更大的风险。

  肺炎的症状包括:咳嗽、发烧、呼吸增快、呼吸困难、呼吸时胸部疼痛、嘴唇和甲床青紫、喂养困难、烦躁不安等。虽然宝宝患肺炎时,并不是上述所有的症状都会出现,当如果宝宝咳嗽剧烈,高热不退,精神不好,那宝宝很可能就是肺炎。

  对于不懂医学的爸爸妈妈来说,可以在宝宝安静(睡眠)的状态下,认真计数孩子的呼吸次数,例如把孩子的衣服打开,认真计数胸廓及腹部起伏次数,如果每分钟呼吸次数显著增加,就说明可能有问题了,宝宝可能已经出现呼吸困难,是肺炎的可能性很高。

  另外,普通宝宝发热用物理降温和退热药后,总能管用一阵子;而肺炎宝宝即便用完退热药,也会在短时间内再烧上去。如果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异常烦躁、不肯吃奶,就更要及时就医,因为这通常是肺炎的表现。

  如果爸爸妈妈发现宝宝出现面色青紫或苍白、没有呼吸(呼吸微弱)、严重呼吸窘迫,更要立刻带宝宝去医院!

  肺炎如何调养?

  如果肺炎很严重或宝宝比较小,一般需要住院治疗。即便不必住院,治疗方面也应该遵从医嘱用药,千万不要自作主张。

  一定要让宝宝获得充分休息,给宝宝补充足够多的液体。

  另外,肺炎宝宝不需要忌食鸡蛋。因为发热对体力消耗很大,所以还应该给宝宝注意补充营养。

  0-1岁婴幼儿应喂养充足的母乳或配方奶,吃辅食的宝宝也要吃足够的辅食。至于其他宝宝,也要注意摄入优质蛋白如畜瘦肉、禽瘦肉、鱼、虾、蛋、奶,只要不过敏,就能进食。大一点的宝宝还要多吃些新鲜蔬菜或水果,以补充矿物质。

  发热期烹饪应该注意低盐、少油、清淡、半流质,禁忌坚硬及含纤维高(如韭菜、芹菜)的食物,不吃生的大葱、洋葱、辣椒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咳嗽、气喘等症状。水果选择应具有多样性,苹果、梨、橘子等都可以,不必只吃梨子。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